1952 年 10 月 7 日,第一個數位條碼專利,頒發給了發明人 Joseph Woodland 和 Bernard Silver。 數十年後,在 1974 年,美國俄亥俄州特洛伊市 (Troy) 的一家 Marsh’s 超市,安裝了第一台能夠讀取數位條碼的掃描器。 在此之後,掃描、讀取條碼迅速成為業者的標準作業模式,以及最普遍的商品資訊辨識方法,應用於百萬件商品之上。

1995 年,條碼標籤被用於分子生物辨識 (專利號:WO 96/24061、EP0757830 和 US 5770455)。 條碼的基體材料包括微晶片、矽、二氧化矽或者金屬;可惜的是,這些材料都缺乏生物相容性,無法成為可供商業販售之產品。 為此,Winston Ho 博士及其團隊潛心開發出條碼磁珠,此磁珠不僅具有極佳的物理特性 (包括密度、硬度、溫度、壓力,並可穩定貯存) 及良好的化學特性 (包括 pH 值穩定性、表面化學特性和生物功能性),還有優秀的生物相容性 (比如核酸、蛋白質、緩衝液,且長時間穩定)。 位於 Maxwell Sensors, Inc. 的研究團隊不僅首先開發出微觀層級的仿生條碼技術,還建構出一套完整的系統,方便讀取條碼和偵測蛋白質及核酸分子。 而 Applied Biocode, Inc. 也於 2008 年誕生,致力於條碼磁珠 (BMB) 技術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,為研究單位與臨床實驗室革新使用工具。